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资讯 »正文

考研的心理学(考研的心理学专业)

资讯 adm1n 2022-09-04 06:22:29 查看评论 加入收藏
考研的心理学,考研的心理学专业


总体来说,我认为劝别人考心理学研究生,尤其是跨考心理学研究生,真的很不负责任。

谁读谁知道,别一门心思觉得心理学很有趣就去读,以后找不到工作不要哭。心理咨询可能十年后会火,这就像是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样的话一样的性质。

我见证过很多因为爱来学心理学,因为调剂来读心理学的。无一不是抱着很高的期望进来,而对这个行业都感到失望。因为,引领你成功的不是你的热爱,用爱发电很容易被现实浇灭的,不要对自己的爱有太高的估计。你爱吃一道菜能一周七天一天三顿地吃吗?把喜欢的东西当做需要学习的责任,需要工作的内容,需要共同生活一生的对象都要更深入,更严肃地思考。

盲目地听了一两个美好的分享就飞蛾扑火地投入进去,你不后悔我才会觉得是小概率事件。

大佬在哪里都是大佬,如果是大佬,那么你的人生如何安排都是可以的。毕竟,有几千万身家,开一家咨询医院玩玩也不是不行。弗洛伊德不就是专门“坑”有钱人的吗?混入上流社会治治富贵病也有市场。

但是,你确定你能当大佬吗?如果你能,你根本不会看到我这个回答。你会在一开始就进入北大清华浙大上交,然后一路发文刷绩点。你不需要考虑我要不要考或者要不要跨考的问题。你会得到保研,得到推免,得到大佬导师的优先预定。

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些,接受你是个普通人这件事情。说到底,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不要被幸存者偏差给欺骗了。

年入40w的心理咨询师是有的,3年发5篇sci文章的同学也有的。这些成绩听起来真的很不错,但是真的是地狱级别。

有很多人会有一种,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错觉。这就要谈到另一个问题了,也顺便把那些觉得自己会是幸存者的一部分人的路给堵住。

你的导师和学长学姐将会是你学术天花板的上限。国内的心理学好院校不是很多,几家师范类学校加上北大浙大(偏工程)。而能够带你走上人生巅峰的更少。更不用提心理学这种不太容易被学校重视的专业,会受到很多教学资源,研究资源上的限制。

你可能需要自己负责开题,程序设计(写代码),收被试(克服社恐),分析数据(高数已抛?还有结构方程模型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核磁脑电fnirs眼电数据分析,甚至大数据),写文章(中文英文,你猜你能排第几作者?),回复审稿意见,继续补充文献背景(防止重复率过高)。好的,你终于可以发论文了,然后导师有可能会让你帮他一个小忙,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新一轮的实验了。

这就是一个普通心理学研究生的学术日常。看文献提课题(导师能给你一个大方向就已经是个好导师了),做实验,收数据,分析数据(显著警告),写论文(论伪科学的产生)。很多时候,心理学课题一开始提出的假设和最后的结论都不太一样。看上去很有趣的心理学结果,如果不是趁风口飞起来的猪(早期没发现的心理学现象多),就是依靠砸钱(神经科学,工程心理学方向,用很多的数据量,优秀的方程和很贵的设备)堆起来的。

而且,心理学内部各个分科有着鄙视链。基础鄙视应用(咨询测评),更细分搞细胞的鄙视搞影像的,搞影像的鄙视搞测评的。咨询在一边表示跟你们好像不是一个专业的。

就就业率来讲,应用心理学的就业是最好的,然后依然比不上CS,经济,金融那些岗位比较多的专业。

主要就业方向就是心理咨询师(对于考证,心理咨询经验的要求较高),中小学心理学老师(大多学校只需要一两个,竞争激烈),HR(比较多同学的出路,但并不对口,说对口都是不了解内情的),用户研究(主要在大城市,互联网公司,对于想要回老家小县城之类的同学不友好),交互研究(这个跟用户研究比较相似,比较适合工程心理学的毕业生,对于编程和工科基础要求较高)。

对于基础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学科交互的心理学分类,做科研是最好的出路。只是,先不考虑你在读了三年研究生之后的心态变化问题(包括对学术喜爱降低,恋爱问题,家庭压力问题,经济压力问题等等),你坚定地想要继续深造并进入高校做老师。那么你必然需要一个博士头衔。这个时候,故事就又很有趣了。

如果说研究生是满足你的兴趣,那么博士可能就是满足你的虚荣了。只有最坚强的勇士才能熬过发不了文章拿不到学位证书的夜晚。要知道大部分人才引进事业单位招聘都是有年龄限制的,你花费着最美好地青春去赌一个很可能很好的未来,需要的心里坚强程度真的不低。

读了博士你都不一定能拿到教职。前面也说了,国内心理学的圈子小,需要量小,竞争大。国内211以上高校,一般都不会要普通985博士的,国外常春藤级别高校深造博士是标配。不是说他们的标准定得这么高,而是供需关系导致了必然的买方市场。

真的到了这一步,你打败了前进路上98%的人,从哈佛心理学毕业,一生本事地回到祖国怀抱,拿着人才引进和户口配额在北京上海深造广州安了家,然后你面对的有可能是,一年发多少篇论文的科研压力,一周上多少节课的教研压力,申请学术经费的资金压力,人到中年(三十出头)的婚育压力。

happy吗?对心理学还是那么热爱吗?

还是由于幸存者偏差,我看到了很多成功地在心理学的道路上走下去的勇士和智者,他们成为了我的老师,我的导师,我的朋友。我眼看着他们也陷入各式各样的烦恼,与其它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本篇文章带有比较浓重的主观偏见。我还是希望,想要考心理学研究生,尤其是跨考的同学,好好地考虑清楚,了解清楚,查清楚导师情况,学长学姐毕业情况,学生就业情况,学校政策情况等等诸多方面因素后再做慎重决定。

买一件衣服不喜欢可以抛弃,考心理学却是需要你付出三年去读的。在这期间,你的沉没成本会拖着你,让你越来越不敢后悔。与其走到那一步,不如在最开始就想清楚。毕竟,你已经不是那个高中毕业对于各种专业和社会现实完全不了解的孩子了。

最后的最后,喜欢心理学也不需要去学校专业进修,买几本考研书籍,读一读,学校课程也不会超出这些范畴太多。你还可以进入各种文献网站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你想了解的一切。

如果不是为了学术目的,比如做实验,发论文,搞科研,考研学心理学完全没有必要。

考研的心理学(考研的心理学专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